防電信網絡詐騙
近年來,各種電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狡猾的犯罪份子或假冒親朋好友,或用改號軟件等高科技手段,一次次得逞。為此,特總結出十余種電信詐騙方式請同學們對照防范。
詐騙手段之一:冒充公檢法部門,法院、檢察院傳票詐騙
冒充公檢法、電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部門電話,以事主電話欠費、查收法院傳票、包裹單等借口誘騙事主回電咨詢,然后以事主個人信息泄露,銀行賬戶涉嫌洗錢、毒品犯罪或需要調查等為由,要求事主將銀行存款轉至對方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審查為由實施詐騙。
防范建議: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公務,需要向公民詢問情況時,一定會持相關法律手續當面詢問當事人并制作相關筆錄,目前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均未設立“國家安全賬戶”等名目的銀行賬戶。所以,當有人自稱是上述機關工作人員打電話告知你涉嫌某種犯罪,并要求你將存款轉存到所謂的“安全賬戶”以進行所謂核實、保全資金的,都是詐騙行為,切勿上當。
詐騙手段之二:盜QQ號冒充好友詐騙
利用網絡通訊“QQ”等即時文字、視頻聊天工具,通過植入木馬或者病毒事先盜取事主個人信息和視頻片段,然后冒充事主本人向網絡好友借錢的手段詐騙。
防范建議:及時安裝、升級防、殺毒軟件,遇上述情況一定要通過電話等其它通訊聯絡方式與好友直接核實,而不應輕信網絡即時視頻。
詐騙手段之三:通話后“猜猜我是誰”,套取信任
以手機通話中故意讓事主“猜猜我是誰”套取信任,然后冒充熟人、好友謊稱在外地出事或嫖娼被公安機關抓獲急需用錢交納罰款的方式詐騙事主錢財。
防范建議:當接到自稱老朋友的人說“猜猜我是誰”的電話時,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種種理由而給其匯款,更不可向非自己親友戶名的賬戶匯款。
詐騙手段四:稅務局退購房、購車稅金
通過非法手段事先獲取事主資料,然后通過固定電話、手機或者短信冒充車管所、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以“辦理汽車、摩托車、農用車購置稅或者教育退費”為名詐騙。
防范建議:拒絕退稅誘惑,稅務部門進行退稅時,會在報紙、電視等媒體公告,而不會僅以電話方式通知。當你接到這樣的電話時,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詐騙手段之五:掉落不記名金卡,交錢激活
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和銀行客服短信提醒,以“事主銀行卡扣除年費或在外地巨額消費、透支”等為由誘騙回電咨詢,然后以事主銀行卡信息泄露需要開設安全賬戶服務實施詐騙。
防范建議:直接向銀行客服咨詢,而不通過詐騙短信提供的聯系電話咨詢。凡以種種借口要求你通過ATM柜員機去操作所謂“遠端保全措施”、“開通網上銀行”、“與稅務機關聯網接受退稅”、“收退稅款”、“修改磁條”等項目的,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詐騙手段之六:QQ中獎,游戲中獎,騰訊中獎,等各種公司周年抽獎活動
利用博客、論壇、游戲、QQ、郵箱等網絡空間發布虛假中獎信息,然后以交納稅金、手續費等借口詐騙。
防范建議:增強主動防范意識,拒絕不明虛利誘惑,如果對方提出領獎要先交費,那一定就是詐騙了。
詐騙手段之七:代炒股票,包賺
利用短信、電話、網頁等發布、提供所謂內部信息,可以短期暴利的六合彩博彩信息、股票“內幕交易信息”等為誘餌的詐騙。
防范建議:暴富心理不能有,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不明來源電話、手機短信或網站上稱“中大獎”、能夠預測股票、彩票內幕信息、中獎號碼等信息,均為詐騙信息。
詐騙手段之八:企業驗資,無擔保貸款
以短信形式向手機用戶發送低息免擔保貸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轉資金的心理進行詐騙。
防范建議:手續齊全責任清,切莫輕信免擔保。貸款應到銀行信貸等金融部門申請辦理,辦理時應先審查對方資質。
詐騙手段之九:網購低價的釣魚網站
采取網絡釣魚手段,發布虛假購物、票務等網頁,以低價引誘事主網上購買,然后利用虛假網絡支付平臺等手段劃轉事主網上銀行賬戶資金進行詐騙。
防范建議:網上購物風險大,保障措施不可少。正規的購物網站會通過諸如“支付寶”、“財付通”、“安付通”、“快錢”等網上第三方支付平臺來交付款項,付款有保障。一般情況,若對方避開網上支付平臺,誘使購物者直接通過銀行轉帳或到銀行直接打款到其提供的銀行帳號,一般為詐騙。
詐騙手段之十:低價二手車、毒品信息等
利用手機短信向手機用戶發送提供低價毒品、違禁物品、招嫖以及二手車交易等違法信息,然后要求事主先交納保證金、手續費等為由從中詐騙。
防范建議:任何購買、銷售違禁、走私物品的行為均為違法行為。由此發布的類似信息,均為詐騙信息。
詐騙手段之十一:黑社會性質的威脅短信或電話
撥打電話虛構綁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惡人員敲詐的詐騙。
防范建議:當接到子女、親屬被綁架、突發疾病、遭遇車禍等電話時,不要慌張,要注意采取直接與子女、親屬聯系的方法進行核實,不要貿然向對方匯款,防止上當受騙。
詐騙手段之十二:高薪招聘、招工、征婚短信
發送短信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為幌子,然后要求向指定賬戶匯入保證金、培訓、服裝等費用進行詐騙。
防范建議:貪利心理不可有,免費午餐不可信,招聘應到正規勞務中介市場,此類短信均為詐騙短信。
騙子為使其詐騙目的得逞,總是以各種理由要求保密,并詭稱案件涉及機密,要絕對保密,包括對家人都不能講,甚至以還要追究其家人的連帶責任來恐嚇。
所以當你遇到上述各類情況時,凡涉及到向外匯款、轉賬,一定要與家人商量,并及時通過銀行網點或者銀行客服咨詢電話及公安機關“110”進行咨詢,切忌擅自作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再次提醒:不明來電在電話中提供轉接到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銀行等部門的電話,一定是假冒的詐騙電話,千萬不要相信。
無論何種情況,都不要在電話或網上向別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碼、信用卡驗證碼、密碼、網上銀行密碼等重要信息。
切記
“不聽、不看、不信、不轉賬、不匯款”,
尤其不要聽信陌生人轉接警方或
其他咨詢電話,
或不要點擊可疑網頁提供的確認鏈接,
一定要及時撥打110向警方 。